智慧城市是充分普及現代信息技術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城市 ,在這裏 ,人們能夠快速 、便捷 、充分地享受到係統化的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服務 。在此就智慧城市和智慧社會相關問題訪問了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戰略規劃研究室副主任武鋒 。
Q :請您談談對“智慧社會”含義的理解 ?其與智慧城市的含義有何不同 ?
武鋒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智慧社會”,這也是“智慧社會”概念首次在中央及國家的正式政策報告中出現 。此後 ,這一概念在國內專家學者和百姓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智慧社會雖然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但它與金年会熟知的智慧城市是相關的 ,兩者既有聯係 、又有區別 。
所謂智慧城市 ,是運用物聯網 、雲計算 、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促進城市規劃 、建設 、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而智慧社會則是指繼狩獵社會 、農耕社會 、工業社會 、信息社會之後 ,在智慧城市普遍發展的基礎上 ,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逐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種新型社會形態 ,它也可以看做信息社會的高級階段。
Q :建設智慧社會的意義何在 ?如何實現建成智慧社會的目標 ?
武鋒 :毫無疑問 ,加快建設智慧城市 ,將有助於智慧社會的實現 。智慧社會描繪了對智慧城市後續發展的前景 ,也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與智慧城市相比 ,智慧社會的內涵更廣 、範圍更寬 ,更加追求融合發展 ,更加重視“以人民為中心”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
首先 ,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理念 、新模式 ,主要是為了解決城鎮化快速發展帶來的交通擁堵 、環境汙染等問題 ,對農村發展關注得遠遠不夠 。而智慧社會還關注“三農”領域 ,“智慧”的生產 、生活 、服務不僅僅是解決城市所需 ,也將在農業 、農村的現代化以及農民對智慧生活迫切需求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智慧鄉村 、智慧農業不僅有利於提升農村的生產 、生活效率 ,也將對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
其次 ,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 ,為了解決交通擁堵 、環境汙染等城市病 ,實現公共服務便捷化 、城市管理精細化 、生活環境宜居化 、產業發展智能化 ,各個城市不得不加快建設寬帶 、融合 、安全 、泛在的信息基礎設施 。而智慧社會是智慧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社會形態 。在智慧社會中 ,除了寬覆蓋 、高速率 、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礎設施 ,大數據 、物聯網 、人工智能 、移動互聯網 、雲計算 、區塊鏈等先進技術之外 ,金年会必須更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突出人民的主體地位 。通過多樣化的智慧生活應用及平台 ,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更好的智慧社會生活 ,同時允許廣大群眾參與共治 ,實現共享 ,為建設智慧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並在此過程中擁有更多的參與感 、獲得感 、幸福感 。
最後 ,我國雖然並非最早實施建設智慧城市的國家 ,但建設速度和成效無疑是最顯著的 。目前 ,全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但在智慧城市建設實踐中 ,各個城市往往是單打獨鬥 、各自為戰 ,建設標準不統一 、建設內容不相同 。為此 ,建設智慧社會的時候 ,必須從更高的層麵出發 ,強化上下一盤棋的大局觀和係統思維 ,統籌規劃 ,協同推進 。未來 ,智慧社會要在統一標準 、技術的基礎上 ,強調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的共建共享 ,讓智慧的產品與服務擴散到全國 。
Q :智慧社會的到來 ,將對金年会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 ?
武鋒 :今後 ,在智慧社會中 ,社會創新係統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的分布 ,社會創新係統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某一項智慧功能的發起者 。
隨著智慧城市的不斷完善和智慧社會的日益來臨 ,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而到了智慧社會階段 ,新一代信息技術得到更快發展 ,並與實體經濟實現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將有可能超過實體經濟 ,成為未來主要的經濟形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