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發展六關鍵
發布日期
:2017-09-19 瀏覽次數
:813
智慧城市的議題不斷被提及
,世界各國也紛紛提出發展策略
,包含歐洲諸國
、美國
、加拿大
、中國等
,而新加坡更是提出智慧國的概念
,將智慧化議題拉高到國家層次
,可見智慧城市已是各國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
OFweek物聯網訊 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議題不斷被提及
,世界各國也紛紛提出發展策略
,包含歐洲諸國
、美國
、加拿大
、中國等
,而新加坡更是提出智慧國(Smart Nation)的概念
,將智慧化議題拉高到國家層次
,可見智慧城市已是各國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
而根據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nternet of Cities Forum
, ICF)評選全球智慧城市
,其評選指標包含寬帶連通能力
、知識型勞力
、創新能力
、數位平等權
、永續性
、營銷倡導等
,可見智慧城市與傳統城市發展目標已有所不同
。
市場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與Deloitte報告指出
,智慧城市的領域劃分共有智慧政府
、智慧交通
、智慧安防
、智慧教育
、智慧生活
、智慧環境
、智慧經濟等七大領域
。
建議智慧城市應以下列六大議題作為發展重點
:
首先
,智慧城市的發展
,應依循都市計劃擬定發展策略目標
,考慮到該城市的地理環境
、人口結構與主要產業特性等
,製定智慧城市的治理藍圖
,並確保各項規劃與都市計劃發展方向一致
。
而都市計劃的擬定區分為市鎮計劃
、鄉街計劃與特定區計劃
,且各地區依其特性又可細分國土保育
、農業發展
、海洋資源
、城鄉發展地區
。
其次
,透過PPP提升公與民合作
。目前各國發展智慧城市大多實行“公私合夥”(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 PPP)的合作機製
,政府機關與民間組織可依照各自的優勢作為互補
,引進民間資金的力量與創新動能
,確保基礎建設持續永續運作
。
接著
,市民需求與產業發展力求平衡
。智慧城市發展應以市民為核心
,依市民特性思考對應之食
、衣
、住
、行
、育
、樂的產業
,例如通勤族之於大眾運輸事業
、遊客之於休閑娛樂事業等
,透過在地或區域產業發展與科技服務創新
,提供更為貼近市民實際需要的公眾服務
。
第四
,建立新興科技應用場景
。“科技始終以人為本”
,例如區塊鏈
、大數據
、物聯網等技術
,應回到市民生活場景內參與的角色思考
,設計出更為貼近市民與用戶所需的產品與服務
,而非僅僅是網絡與信息設備投資
,方能讓新興科技的使用價值最大化
。
第五
,對完善法規的調適
。新的營運模式與新興科技將快速造就多元的應用場景
,但伴隨而來的是未知風險
。
主管機關應強化快速響應市場的法規調適機製
,讓新興科技應用場景能很快的發生在你我身邊
,提高市民生活質量與推動產業發展
。
此外
,智慧城市發展下
,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議題是關鍵的基礎措施
,且近期國內外已有多起針對公眾服務的攻擊事件
,如黑客透過網絡控製供水係統並借此勒索贖金
。
尤其當物聯網大量被運用於智慧城市的各領域
,用戶的交易信息
、行為紀錄
、個人隱私如何被有效的保護與保存
,將會是金年会需要麵對的重要課題
。
智慧城市已然成為國際趨勢
,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
,然而在推動智慧城市的過程中
,應聚焦在促進人民生活質量
、增加經濟競爭力
、確保城市永續發展等目標開展相關推動作業
。